20130526 向天湖產業道路、馬拉邦產業道路
立夏已過,天氣逐漸轉熱。
又一晴朗的踏查日,會合後驅車前往第一個踏查點向天湖產業道路尋找地耳蕨。
地耳蕨,許老師曾斷言山城境內必定存在的種類。以往踏查途中如經其適生環境必定仔細搜尋,怎奈一直無緣得見。五月初,蕨友黃校長告知在南庄向天湖產業道路旁見到地耳蕨。一週前,往訪紅毛山途中特意繞進這條路。也許是機緣未足,當天來回走看數趟竟視而不見頗覺懊惱。今日黃校長伉儷特地撥冗前來指點,使我們終能一償宿願。
隱身在岩縫中的地耳蕨,混生雜草中,稍不留神便可能誤認作菊科的黃鵪菜而錯過。
乍見地耳蕨,神似菊科的黃鵪菜。 |
生長在岩縫中 |
營養葉平展,孢子葉直立。 |
孢子葉三出,頂羽片大側羽片小,孢子囊呈散沙狀分布。 |
營養葉三出,側羽片小,頂羽片長橢圓形邊緣波浪狀淺裂。 |
此處為中港溪上游大東河南岸石壁,面朝東北,山系由此向南發展向天湖山、光天高山、南大龜山、大坪山接加里山的重要山脈。石壁持續滲水不斷,涵養不少植物,其中蕨類除地耳蕨外還有台灣鳳尾蕨、鐵線蕨、馬來鐵線蕨、粗齒紫萁和廣葉星蕨等。仔細觀察拍照後,告別黃校長伉儷繼續前往下一個踏查點 ─ 馬拉邦山西側。
出南庄小鎮車行至南富橋邊,見路旁農家販售自家栽種的楊梅碩大誘人,趕忙請阿輝停車。沿路與許老師開心地聊著這種果實的獨特滋味,一致認同其酸香無有它物可比,可惜產期太短保存不易,一旦鹽封蜜漬則盡失其獨特風味。只能在每年農曆四月八日浴佛節前後留意市集動態,短則半個月至多一個月,一旦錯過就是一年。話題繞著楊梅打轉,令只知其樹未識其味的阿輝納悶不已。
由台三線往南行過大湖,在南湖國小旁轉進苗 55 縣道,至東興口站牌左轉苗 55-1 線 ,經第三停車場直上天然湖登山口北邊 400 公尺山谷產業道路盡頭。停好車,打理好裝備旋即進入林道。此點地處偏僻竟能輕鬆尋來,經阿輝說明多年前苗栗社大古道班曾踏足這條路線。顯然他多年來參加社大古道班累積了豐富的踏查路線,因此這一年來的的蕨類踏查路線也就全靠阿輝一人運籌規劃。此步道罕見登山客行走;步道沿溪溝緩上,多為人造杉木林間雜闊葉林。林下屋久複葉耳蕨成群;傅氏鳳尾蕨、鈴木氏鳳尾蕨和三角脈鳳尾蕨各據一方;落葉堆裡台灣陰地蕨四處探頭。
比較特別的是此處林下所見的萊蕨;以往所見的萊蕨非地生即岩生,至多也只在近地面的樹幹基部淺土處生長。但在這片林下,萊蕨粗壯的根莖已爬到樹幹上至少離地七十公分的位置。頗符合水龍科〝朝向著生方向演化〞的特性描述。
出南庄小鎮車行至南富橋邊,見路旁農家販售自家栽種的楊梅碩大誘人,趕忙請阿輝停車。沿路與許老師開心地聊著這種果實的獨特滋味,一致認同其酸香無有它物可比,可惜產期太短保存不易,一旦鹽封蜜漬則盡失其獨特風味。只能在每年農曆四月八日浴佛節前後留意市集動態,短則半個月至多一個月,一旦錯過就是一年。話題繞著楊梅打轉,令只知其樹未識其味的阿輝納悶不已。
由台三線往南行過大湖,在南湖國小旁轉進苗 55 縣道,至東興口站牌左轉苗 55-1 線 ,經第三停車場直上天然湖登山口北邊 400 公尺山谷產業道路盡頭。停好車,打理好裝備旋即進入林道。此點地處偏僻竟能輕鬆尋來,經阿輝說明多年前苗栗社大古道班曾踏足這條路線。顯然他多年來參加社大古道班累積了豐富的踏查路線,因此這一年來的的蕨類踏查路線也就全靠阿輝一人運籌規劃。此步道罕見登山客行走;步道沿溪溝緩上,多為人造杉木林間雜闊葉林。林下屋久複葉耳蕨成群;傅氏鳳尾蕨、鈴木氏鳳尾蕨和三角脈鳳尾蕨各據一方;落葉堆裡台灣陰地蕨四處探頭。
屋久複葉耳蕨的孢膜全緣 |
林下台灣陰地蕨為數眾多 |
三角脈鳳尾蕨 |
比較特別的是此處林下所見的萊蕨;以往所見的萊蕨非地生即岩生,至多也只在近地面的樹幹基部淺土處生長。但在這片林下,萊蕨粗壯的根莖已爬到樹幹上至少離地七十公分的位置。頗符合水龍科〝朝向著生方向演化〞的特性描述。
萊蕨已經離開地面爬上樹幹 |
著生樹幹的萊蕨,根莖粗壯,營養葉孢子葉都長得健康壯碩。 |
沿步道走到盡頭接上天然湖登山步道,決定往右側再探一小段。雖僅相隔幾十公尺的距離,步道兩側的蕨況已迴異於杉木林下。此處步道兩側出現的是各種鐵角蕨、腸蕨、刺蕨和海南實蕨等潮濕地形適生的蕨類。欣喜的是之前尋尋覓覓的縮羽小毛蕨又出現,這一回還有小密腺小毛蕨長在一旁當對照組。根莖生長方式的差異一目瞭然,得來全不費工夫。
縮羽小毛蕨,葉片朝著同一個軸心生長。 |
中間直立莖為縮羽小毛蕨,四周在長橫走莖上遠生者為小密腺小毛蕨。 |
縮羽小毛蕨根莖直立,葉叢生。 |
林間高處也有不少蕨類 |
步道旁有條小溪溝,許老師稍觀察了一下即溯溪而上,幸而不久便遇阻礙無法前行。此時阿輝驚覺已經快一點了,許老師也說覺得餓了,便立即折返停車處用餐。午餐照例是泡麵加咖啡,但今天有項特別的餐後水果─楊梅。區區六顆楊梅要價兩百元,就是無法抵擋這一年一度的誘惑。
酸香美妙的珍果,楊梅。 |
餐畢移往下個踏查點,上湖登山口。行車途中經過一處石盤溪床,雖然放眼望去看不出任何蕨類生長的跡象,許老師和我還是聽從阿輝的建議戰戰兢兢地踩著人工挖鑿的小洞橫過傾斜的岩盤。心中納悶的揣測,阿輝應該是好意想要我們體驗一下這個好玩的岩盤又不想明說。便以要我們下去探蕨為由,童心未泯地隱身後頭幫我們留下了這張踏查途中的遊戲之作。
掌鏡人笑看前方兩人謹慎地走過石磐 |
車行至上湖登山口,下車往古戰場方向前進。往上走了約五百公尺始終是大片的竹林,蚊子特別凶狠,連一向對蚊蟲免疫的許老師都難倖免。步道兩側除了毛囊鱗蓋蕨之外未見到特別的種類,便趕緊逃難似的快步折返。走出竹林見天色尚明亮,收工前又再往細道邦山方向走看了一小段路。雖有雲霧遮蔽視線不佳,但可想見此處於天晴時必定有絕佳的視野。
今天的行程繞著馬拉邦山幾個方向轉了一圈,始終無緣得見小泉氏瘤足蕨的蹤影。下山途中不甘心的阿輝又繞進不遠處的錫安橋甘泉瀑布碰運氣,為我們三人小組的踏查活動留下到此一遊的紀錄。
馬拉邦山腳下的小泉氏瘤足蕨究竟在何方?真是考驗我們的耐性與毅力啊!
楊梅好漂亮又可口的樣子。
回覆刪除縮羽小毛蕨台北沒出現過呢!
可惜今天季節稍乾,二型劍蕨生長生態不佳,盼來日再請老師同造訪奇珍異蕨及果。
刪除能請教文中
回覆刪除經第三停車場直上天然湖登山口北邊 400 公尺山谷產業道路盡頭
的位置嗎?
謝謝!